永續發展的全球浪潮
近年永續成為熱門關鍵字,永續的目的是既要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而且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若往前回溯永續倡議的演進,聯合國在2006年的責任投資原則委員會提出報告,建議在企業行號的投資評估中納入ESG的考量,以利發展永續投資的概念。接著來到2015年,聯合國進一步建立SDGs永續發展目標,共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致力於消除貧窮、消除飢餓、促進健康福祉等17項永續目標。然而,金融產業的永續投資和國家層級的永續發展都得面對氣候變遷的重大風險,2021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所簽訂的格拉斯哥協議,主要聚焦在控制全球升溫在攝氏1.5度的目標,並且是首次在公約中提到減少煤炭使用,希望推動達成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降低人居環境對於自然環境的衝擊,以減緩氣候變遷的反撲。
人居環境的碳排挑戰
人居環境支撐著社會各行各業的運作,因此從土木水利基礎設施到商業建設住宅建築,與其相關的碳排放量是相當驚人的。而我們通常的作為會是怎麼考量這件事呢?其實人居環境的碳排與製造業在產業鏈角色、還有時間與空間的尺度是很不一樣的,讓我們簡單的來分別從資產業主、承攬廠商、協力廠商與供應廠商的角度來思考。
如果從組織型碳盤查的概念來看,資產業主可能會盤總部大樓的年度碳排,但當年興建過程的碳排可能早已不可考。如果有業主新案的工地,可能認定其工地碳排無法直接控制,因此往往會到實際完成進駐才開始起算。那麼從承攬業主新案工程的承攬廠商來帶入組織型碳盤查,也是會先想到該單位總部大樓的年度碳排,而其新案工地場址本身在財務上屬於業主而不屬於承攬廠商,而且在工地發生的活動很可能是協力廠商的工程施作活動所致,因此從承攬廠商的角度可能會界定在工務所的活動。而再從協力廠商的角度,由於同一案場會有多個協力廠商,從基礎工程開挖到帷幕牆面安裝等,各個廠商事實上僅負責工程其中一環。並且在協力廠商層級,去查核其辦公室的碳排,事實上是無法反映實際業務活動的碳排。而從供應工程物料的供應廠商來切入,則是回到製造業的概念來看組織型碳盤查,實際盤查到的是製造工廠。
那如果再從產品碳足跡的概念來探討,有很多問題從組織級碳盤查的剖析就可以窺見一二。如資產業主對於其資產在營建階段的資料往往是空缺的,進而到承攬廠商不見得有能力與意願負責每一工地的所有碳排活動監控。各協力廠商對於專案工地的碳排貢獻僅是局部,其所使用安裝的材料產品碳足跡更是無法代表整個建案的尺度。
數位轉型到永續轉型
針對人居環境基礎建設來說,需要有貫穿龐大空間尺度與漫長生命週期的永續管理手段。永續的前提要能夠滿足社會需求而不剝奪下一代的發展機會,因此要先從管理面的精實化與有效化著手(詳見圖一)。當然,所有的管理系統要從品質管理系統ISO 9001開始,在堅實的管理基礎下,進行數位轉型ISO 19650貫穿資產生命週期。作為資產業主,在開立交換資訊需求的時候,需以永續為主題著眼,並訂立工作階段要求。承攬廠商應以BIM執行計畫回應業主對於永續之期待,並管理協力廠商於通用資料環境協作產出可靠的專案資訊供業主針對永續策略進行決策。其管控方法論應從專案開案到竣工,貫穿資產進駐到拆除。在這樣的方法論脈落下,我們來進一步聚焦在建築與基礎建設碳管理PAS 2080的內涵。在整個人居環境的價值鏈是要包含資產業主、設計單位、營造單位與材料廠商。資產業主要發揮領導力,形成重視永續價值的價值鏈,共同協作挑戰碳目標。整個價值鏈團隊藉由BIM管理流程,在生命週期階段拆分工作範圍與減碳責任,進而在專案當中緊密協作與透明揭露碳排績效。
圖一、永續與智慧人居環境 - BIM 實踐路徑圖 2022年12月版本
在建築與基礎建設碳管理的管理脈落下,藉由內外利害關係人的組織碳盤查與產品碳足跡的成果,進行營運階段能源管理,更要進一步帶入循環經濟BS 8001的創新方法以做減碳考量,其減碳行為須奠基在技術成本與經濟行為可行性上做一實現,人居環境資產業主才能進一步談到碳中和甚至是淨零碳排的目標(詳見圖二)。
圖二、BSI營建產業淨零排放解決方案
業主啟動永續碳管理
在人居環境產業鏈當中,真正面對永續淨零挑戰的關鍵在於資產業主,只有資產業主才能真正為資產生命週期的碳績效負責。在面對跨時間空間大尺度的管理實務挑戰,需要整合創新且實務可行的方法論。在BIM的流程當中,業主端的角色最為核心,若以永續主題啟動專案,才能藉由管理績效的提昇,擴大永續策略的運作範疇。我們為業主端設計了BIM與永續人居環境訓練課程,從SDGs與ESG到BIM生命週期管理,進入到永續建築,延伸到循環經濟,收束在建築與基礎建設碳管理,藉由實務工作坊帶來案例演練實作,以掌握永續專案的關鍵方法論。讓我們從BIM出發,邁向營建永續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