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人居環境趨勢三部曲中的最後一篇,我們將探索區塊鏈、積層製造與可穿戴技術,以及其他值得留意的人居環境趨勢…
8.區塊鏈能使得人居環境更加透明化
區塊鏈可以看作是一種存放於多處的分散資料庫。藉由簡化自動化流程和提供清晰的稽核軌跡,應用於數位記錄和交易管理,以擁有更理想的當責與資料安全性。
雖然區塊鏈多數時候是在金融話題間被提及,但這套技術也越來越常在人居環境議題中出現,而且有著莫大的發展潛力。
在交易進一步透明化下,區塊鏈能讓人更清楚地檢視供應鏈、改善契約管理,並確保專案流程中資料交換的安全性。(區塊鏈與人居環境報告,ARUP,2019 年)
舉例來說,自動付款能用於避免不慎拖遲交付款項給承包商,透明公開的資訊能減少溝通造成的誤會與對於契約的歧見。能使交易過程更加流暢、減少開銷並提高作業效率。
9.積層製造能減少建造廢料
積層製造,又被稱作 3D 列印,透過設計精細的零組件來減少浪費。與傳統的遞減製造技術相反,物料是根據設計圖需求一層層堆疊,減少原料使用量。
這套數位製造流程讓廠商能客製化產品並提升效率。同時能確保庫存管理、後勤支援與生產力最佳化。
營造業就是 3D 列印為製造產業帶來變革的實例之一。大型機器人機具開始被用在建材量更少、成本更低的建案中。但是在這項技術大量普及之前,我們需要更進一步測試並將其標準化。
宏觀而言,3D 列印的優勢對於世界各大都會城區的公共建築建案大有助益。減少了物料使用量,城市主管機關也能節省金錢花費、降低污染排放量,對自然環境與居民來說都是利大於弊。這套建築工法的高效率也有利於城市應付急劇加速的住宅需求。(世界經濟論壇)
10.可穿戴技術能讓營造產業更加安全
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HSE)提出的報告,在 2018/19 年間,英國本土就有 58,000 件建築工人的非致命性職業傷害案例。(營造業:成為更安全、更健康的產業,BSI 白皮書)
從能識別危險並提供即時安全資訊的擴增虛擬實境眼鏡,到能監測疲勞程度的智慧型安全帽──新世代的防護裝備能用來減少營造工地的傷害案件。
以外骨骼為例,能降低工人的疲勞程度,減少受傷風險,徹底改變營造業大環境。 外骨骼是一種可穿戴式的機器人技術,配備馬達驅動關節,可協助強化身體姿態與負重分佈。用於支撐上半身的機器人背心能減少重複性勞損的發生,而動力手套能用來加強抓握力量、節省能量。這些解決方案都適用於保護在營造業界工作的人們,提高生產力與生產效率。
更多值得留意的趨勢
以下再列舉一些數位人居環境趨勢與值得留意的先進科技…
非現場模組化製造將能提高施工效率
非現場建造(Off-site construction)是一套仍在發展中的建築工法,正快速地改變業界施工的手法。這套工法是在工廠或非現場地點先行規劃、設計或組裝部分零組件,將轉變產品研發與建造的流程。
此工法能克服常見的施工困境,如生產力、施工效率與花費等難題,建造流程中能直接控握各個環節亦能提升建物品質。
非現場建造破壞了供應鏈生態,所以需要為整個建造流程找到新型態的管理方式。目前此工法難以普及的原因包含了缺乏管理標準,還有成本高昂的既定印象。
無人機與自動駕駛車輛將能加速建設
無人機與自動駕駛車輛對於加快建造作業有著無數優勢,諸如施工測量,到物料運輸與建造計劃等。
淨零排放建築將成為關注焦點
這是一項一再被提起的數據──人居環境的碳排放量佔了全球排放總量的 40%。
全球疫情的爆發與首次由 COP26 訂立的人居環境日使得營造業界背負了更加巨大的壓力,必須加速走向淨零排放(net zero)。因應消費者的需求,組織開始想辦法使得建築物與基礎設施在其使用年限內更能適應永續發展,更能應付氣候變遷。
上述的數位趨勢也多能協助業界降低人居環境的排放量。採行舉世認可的國際標準也能鼓勵組織走上更加透明、負責任的營運路線,提高未來永續發展與長期韌性。
透過標準提升生產力與數位信任
相較於財經、保險與製造產業,目前人居環境產業的生產力是相對低的。大型工程的完工時程經常比預定工期長了 20%,且預算高了約 80%。(數位化所需的建構區塊,Dan Rossiter,BSI Sector Lead,Digital Transformation)
能提高生產力、生產效率、降低開銷的數位人居環境科技是未來的發展目標。然而,沒有合適的流程徹底發揮其作用,花錢買下技術也是枉然。新科技若是有安全疑慮,導致消費者或利害關係人避之唯恐不及,同樣不會有任何好處。
數位轉型必須一步一腳印地穩定前進,透過標準主導推行。BSI 能協助組織取得更完善且更具永續的數位信任,進而好好守護其麾下資訊、人員、系統與技術。